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2025年10月21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黄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调研指导,并开展现场办公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李灿、党委宣传部部长许晓璐陪同,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刘长等参加。

调研座谈会上,马院院长何志玉汇报学院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情况、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马院党委书记杨方旭就相关工作进行了补充汇报。马院与会人员,包括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各教研室主任及教务科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思政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挑战,坦诚交流,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教学任务安排、师资队伍结构与梯队建设、课程体系优化(特别是“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的开设)、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实效、部分课程(如《形势与政策》)因教学队伍和教学内容动态性强带来的教学管理与集体备课挑战、教研室设置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以及高水平科研产出支撑等方面。

在认真听取马院工作汇报和教师代表发言后,黄营对马院在思政课建设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与发展难点,给予了具体指导和明确要求。
黄营一行就马院长远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思政课公共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联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现二者的协同并进、资源共享。二是要依托区域文化特色,深挖“阳明文化”等资源,找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力争在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产出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三是再次强调了落实“四史”等选择性必修课开设的重要性。四是指出马院学科发展应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明确主攻领域,强化关键抓手,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结合马院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黄营提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关于教学工作量问题,黄营要求要进行客观分析与横向比较,科学核定,优化配置。科研工作方面,必须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导向,聚力培育标志性成果,积极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竞赛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在发展方式上,要坚定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他强调,马院建设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对表,查缺补漏,确保各项核心任务高质量完成,不留短板。他提出了马院发展的“两个属性”:其一是面向全校的公共课属性,必须高标准加强思政课建设,优化教研室与课程设置,严把师资的政治关、业务关和党员身份关,优化年龄结构,建设一支专业过硬、信仰坚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并努力凝炼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主流教学特色;其二是本科教育的专业课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要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关注学生就业导向,同时强化学科支撑。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人才引进要精准对接公共课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双重需求,实现“引育用”有机结合。这“两个属性”决定了马院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统筹推进公共课教学与专业学科建设。
黄营强调指出,当前学校发展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马院要在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干部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考核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学校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调研座谈,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政课建设和马院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与会教师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指导意见,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推动马院内涵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撰稿 党时勇)
一审:党时勇 二审:何志玉 三审:杨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