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2025年10月28日14:30-17:00,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VR实训室开展集体备课会活动。贵阳学院党委书记黄营,党委副书记、校长樊铁钢,党委副书记李灿参加了此次集体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志玉主持此次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成员,教研室主任崔道文副教授、思政专业教研室主任王俊斐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曹正勇副教授分别作课程内容建设专题汇报;第二阶段为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开展交流。

何志玉在主持时强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教材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其理论深度广、现实关联强、学生关注度高。召开集体备课会,旨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的有效教学路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集体备课会上,崔道文就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难点、逻辑结构与教学建议作了主题分享。

王俊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具体做法作了经验分享。

曹正勇以屯堡文化为例讲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贵州实践。
在研讨环节,教研室杨志军副教授分享了以贵州体育文化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龙叶先教授就教材“第三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如何选择教学案例谈了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方旭教授就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胡红霞、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王朝辉、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沈雪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罗朝辉分别就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工作交流了看法。

在研讨环节,李灿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好学校的阳明文化品牌,讲好贵州实践故事。

樊铁钢强调,思政课加强集体备课非常重要,需要坚持下去;备课中要紧扣时代脉搏,及时补充最新材料;要统筹好集体备课的时间安排,超前谋划;要群策群力,通过备课形成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的授课体系;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力求把课程讲深、讲透、讲活。

黄营在总结此次集体备课时,对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他强调,思政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时代脉搏;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讲活内容;要着力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塑造力、亲和力;要善于结合贵州实践,继续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撰稿人:崔道文)
一审:党时勇 二审:何志玉石 三审:杨方旭